上才藝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專長 |
曾在台北榮總精神部擔任臨床心理師長達十八年的張黛眉,特別專長於兒童特質評估、教養諮詢、親職教育、兒童與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以及身心靈成長等領域。
張黛眉長年受邀至幼稚園所,以豐厚的臨床經驗,揭開孩子「氣質」的神祕面紗,並提供實用教養守則,讓老師與家長能順利掌握「因氣質施教」的精髓。以下是她以專業心理學背景,以及自己孩子上才藝課的親身經驗,提供給家長的經驗分享與建議:
讓小孩學才藝,父母要釐清背後的想法,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氣質與個性。
像我女兒小時候很好動,一開始是送她去上鍵盤的團體課。這個課程的教學方式,是讓家長與孩子都坐在鍵盤前面,老師在前面示範。但我發現孩子就是坐不住,不停的從椅子滑到地板上,整堂課下來,我不斷把她從地板拉回到椅子上坐好。
上滿一期,我開始回頭省思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原始的想法,只是希望她對音樂有基礎了解,長大後能有一種抒發情緒的興趣,「學習形式」對我來說並無所謂。在原先的才藝班,她總是搗蛋、不專心,顯然不適合。後來,我找到另一家才藝教室,大家席地而坐,孩子躺下來、晃動身體都無所謂。她在那兒就自在、快樂多了,但也同樣學會了節奏與五線譜。
這個經驗讓我體會到,讓孩子學習,必須考慮個性與氣質。同樣是學音樂,何必把孩子、自己都搞得非常挫折?
氣質:與生俱來的個性
什麼是氣質?如果我們觀察每個孩子,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都有與生俱來、對內或對外的反應模式,我們稱之為「氣質」。氣質使得每個孩子與外在環境互動時會有自己的行為風格,也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反應方式。在實務上,我們可透過在家觀察、與老師討論,或搭配氣質測驗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孩子。在心理學研究領域,把氣質分成不同向度,父母也可以根據這些層面,選擇適合的才藝班,達到較佳學習效果。
--轉載截錄自 2009-05 親子天下特刊 作者:李佩芬
完整內容請上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4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