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從超級瑪莉歐學網球

打任天堂瑪莉歐網球Game跟比賽一樣有訣竅的.

Lesson 1. 打完球迅速回到球場中央防守點. (不製造出空檔)

Lesson 2. 攻擊對手討厭之處.
(ex. 對手的反拍, 空檔需跑動, 讓對手無法藉力...)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孩子一生最受用的課程

這門課學得到教室裡學不到的本事。它不必花錢補習,沒有貧富差距,卻可以培養現代生存最不可或缺的3Q——智商(IQ)、情緒商數(EQ)、逆境商數(AQ)。

所有能夠提升孩子未來競爭力的特質,都能透過它養成:團隊合作、耐心、毅力、專注、挫折忍受力、創新。

它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凡是在這門課表現傑出的國家,通常全球競爭力的排名也比較高。

這門課是「運動」。

今年,許多和運動有關的新聞,大幅佔據媒體版面。哈佛畢業生林書豪打進美國職籃NBA,「林來瘋」狂掃美國。最近,林書豪還被紐約人選為最喜愛的運動員。

運動力 = 記憶力 x 整合力 x 應變能力
天下雜誌雙周刊在2012-04-03 發表一篇文章值得讓身為人父人母閱讀.~

運動除了健身,也能益腦。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愛運動的孩子,記憶力、整合力和應變能力也愈好。運動養成的團隊合作、忍受挫折、耐心、領導等特質,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培養孩子未來競爭力,就從運動開始。

愈運動 愈聰明
「很多父母都有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教育專家、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舉出,國外一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童,發現每天上一小時體育課的孩子,考試成績表現比較好。洪蘭解釋,運動會增加大腦血液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可以幫助記憶,讀書更有效果。

體育課時數落後國際
奇怪的是,台灣教育極端重視智育成績,卻對能直接刺激智育表現的運動課,興趣缺缺。根據《天下》調查,台灣中小學生每週上體育課約8、90分鐘,還不到美國、法國的一半,甚至比中國、日本還少。而且,年齡愈大,上體育課的時數愈少。

後設認知能力
台北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舉籃球為例。籃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做判斷,該怎麼應變,自己投籃或是傳給別人?
這時候,球員需要很強的訊息整合力,這是運動培養出的「後設認知能力」。周建智比喻,「後設認知能力」就像電腦記憶體,每次比賽對手都不一樣,必須隨對手調整作戰策略。而比賽經驗會儲存在記憶體裡,經驗愈豐富,處理比賽的策略就會有更多變化。

運動培養高EQ
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黃煜肯定,運動員每天要面對輸贏,輸了,摔球拍、罵裁判都沒用,只能調整心態,重新再來。「所有的運動員,都是從輸球開始,不可能一步登天,」黃煜說,運動會磨練人的個性和耐心。
曾雅妮父親曾茂炘透露,曾雅妮小時候輸球,「脾氣很大,會摔球桿。」他反覆告誡女兒,「球是死的,愈生氣愈打不好。」經過多年調整,現在曾雅妮就算表現失常,「也是笑笑的,再回去練習,拚下一座冠軍。」

運動訓練獨立、掙脫逆境
運動除了能鍛鍊「後設認知能力」,陶冶品格、EQ,還能訓練孩子耐力、意志力、受挫力,和遇到困難時不輕言放棄的逆境能力(AQ)。國外研究指出,規律運動,會幫助人正向面對壓力。因為,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人有放鬆、快樂的感覺。

*本文轉載自 天下雜誌雙周刊 研究-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左手持拍具有的優勢


在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慣用手是右手,所以小朋友經常在吃飯或寫字被要求右手去做,這或許是對於慣用左手的小朋友較辛苦點,那打網球用左手持拍會如何 ? 告訴你,其實左手持拍的選手,在先天上本來就具有若干優勢。


難怪紅土球王NADAL無論吃飯寫字一些日常瑣碎慣用手皆是右手,但打球偏偏是左手持拍。

目前大多數選手右手持拍居大多數,左手持拍佔少數,所以擊球的球路較少見,對手覺得非常棘手,易造成對手困擾產生失誤。


再說,在球場Advanced側發球時,運用左手能夠將球帶出更大的角度,因此較容易得分,
當然有人會說,右手持拍球員大可在DEUCE側發向左手持拍者的反手位,也就是外角,不過由於網球比賽的計分方式,還是有些細微的差距。

網球比賽的計分,在奇數分的發球往往是關鍵分,或是相當重要的分數,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面臨破發點時,有0-40 15-40 30-40 advantage四種可能,其中有三種情況,你必須用Advanced側發球,同理,擁有局末點時則相反, 40-0 40-15 40-30 advantage,但同樣也是三種情況會在Advanced側發球。

當然,對一般業餘選手而言,這樣的不同可能不會帶來任何影響,不過換成是激烈競爭,程度相當的職業選手之間,一點點小差距就足夠扭轉戰局,特別是越倚賴發球的選手,這樣的差距就更明顯,很好的例子是Ivanesevic跟Rusedski  這兩位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在運用左手的優勢上,另外前球王馬克安諾也是著名的左撇子,他切削式的發球也相當有用。

當然,這幾位選手的發球當然不只是因為左撇子的關係所以很好,而是各有各的特色,但不可否認的,左撇子的確在關鍵分的把握上帶來一些效果。

就伊凡的發球而言,最大的特點就是準備時間非常短,感覺上想都沒想就發出去了,如果沒有交手幾次的話,可能會不太習慣,另外就是伊凡的發球帶的旋轉 (側旋) 較多 (以跟Rusedski比較而言) 球速也稍慢,但是外角球向場外的轉向會更強,在草地球場上,切球或大量旋轉的球都是很好的。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運動增強腦力與學習力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最近,我看到一本很有趣的書,叫《大腦的規則》(Brain Rules),作者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發展學家。他從研究發現:教室和辦公室是對大腦最不利的地方,因為人演化是每天要動的,我們的祖先每天要走大約十九公里覓食;在動的時候,大腦產生正向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正向情緒對身體健康有益,運動時大腦血流量增加,神經細胞獲得氧和養分也越多,對腦力發展越有幫助;腦力強的人,越能生存,因為智取永遠勝於力取。

運動還能增強免疫系統,助人抗壓,所以美國很多公司的地下室,都設有籃球場或健身房讓員工紓解壓力。

作者說,大腦不是演化來一心多用的,開車打手機,就跟酒醉駕車一樣危險,因為大腦是序列處理訊息,每次切換作業,都需要半秒,這就是為什麼打手機者在踩煞車時,總比別人慢了半秒。

另外,我們的經驗和知識的學習,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連接;長期受虐和緊張會改變大腦結構,使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較小,掌管記憶的海馬回神經元萎縮。最近看到新聞:父母因孩子不聽話,半夜把孩子趕出去或叫他學狗爬,令人憂心。

每個人的大腦不同,甚至連雙胞胎也不同,這是因為後天經驗有所差異,而且大腦區域成熟的時間和次序不一。因此,作者大力抨擊美國的學校沒有顧及大腦成熟的個別差異,給予孩子同樣的功課和要求。看了令我汗顏,因為我們也是如此。

作者認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了解彼此,而不是記憶。從演化看來,他是對的,人能從遠古生存下來,最主要是因為人類群居,用團體的力量去抵抗野獸,所以溝通的確是大腦最重要的功能。但是,現在我們只重記憶,拚命叫孩子念書,捨棄最重要的人際互動,使孩子空有死知識,無法與人共事,實在枉然。

我們的記憶需要一段時間來固化,因此作者建議學校在第一次教完後,隔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鐘再複習一次,這樣效果最好。

二○○○年,諾貝爾生醫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的肯戴爾教授(Eric Kandel)花了四十年功夫研究記憶而得獎。我們已經知道睡眠、作夢都跟記憶有關;不讓學生作夢,會影響學習成效,因為所學的東西無法在睡眠中拿出來整理,去蕪存菁。所以要孩子學得好,應該讓他睡得飽。

另一個很重要的大腦訊息,就是童年在家庭中所培養出來情緒的穩定性,是預測以後學業成績最好的指標。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兩人相親相愛,每天回家吃晚飯,陪伴孩子成長。

其實,最近我們的實驗室去少年感化院做受虐兒研究,發現他們對生氣臉的反應是潛意識的,這種意識下的創傷,跟羅馬尼亞孤兒院院童一樣,即使被美國正常家庭領養了十年以上,仍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可見家庭對孩子的重要,金錢或有聲書並無法替代父母的關懷。

我邊看這本書,邊覺得正確的認識大腦很重要。許多父母都願意犧牲享受來幫助孩子學習,但是假如作法不當,往往適得其反。因此,我花些筆墨把腦子如何學習的重點寫出來,希望能夠提供大家事半功倍的原則。

----轉載自國語日報家庭版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


當孩子參加運動競賽的時候,在場外的爸媽往往比場內的孩子還緊張,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巴不得自己能下去幫忙把球給搶過來。爸媽重視孩子的體育活動固然是件好事,但您怎樣看待孩子運動競賽的輸贏呢?

許多爸媽都知道要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而所謂運動家精神,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然而,當孩子輸了比賽時,您是否會一直責怪孩子,或在事過境遷之後還在嘮叨:「你昨天如果 …… 就不會輸了」?如果您是以這種態度對待輸了比賽的孩子,那麼其實您正在為運動家精神作最差的示範。

參與運動競賽,不管是接力賽跑也好,打棒球、籃球也好,參與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孩子可從中學習團隊合作,也藉由意識到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分子,而發展出正面的自我概念。另外,學習面對成功與失敗,更是競賽活動所能給予孩子最珍貴的一課。

爸媽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呢?

抱持「盡力就好」的態度。鼓勵孩子主動參與競賽,並且告訴他只要盡全力,贏不贏都沒有關係。 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告訴孩子在團體中要接受團體規範,也要確實遵守遊戲規則,不可任意而為,因大家不可能遷就他一人。

教孩子在挫折時平撫自己的情緒。安慰因輸了比賽而沮喪的孩子,輸贏在比賽中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也沒人會因此責怪他,看開一點,下次再加一點油贏回來就好啦!

教孩子尊重他人。讓孩子知道,即使是敵隊,也是可敬的對手,要一樣的尊重,千萬不可在我方勝利時,對對方隊員大加諷刺嘲笑,或是在我方失敗時,向對方報復洩忿。

示範如何表現運動家精神。孩子若能從父母身上看到具體的運動家精神,會比空洞地講道理更有說服力。例如,自己參加球類比賽時,讓孩子也來觀戰,不但要在比賽中表現出該有的風範,並在賽後與對方隊員握手言歡,讓旁觀的孩子體會「比賽就是比賽,比完後大家還是朋友」的精神。

要孩子學會運動家精神,大人的態度非常重要。爸媽自己不可太在意孩子參加比賽時的輸贏,否則不但給孩子壓力,也會使他把輸贏看得太重要,而無法接受失敗的事實。其實,運動重在參與,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只要孩子在競賽中學得最寶貴的經驗及人生態度,那就值得了,沒有贏又何妨呢?

--轉載自 奇蜜親子網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台灣兒童缺乏運動 肥胖率全球第16


七成學童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每週看電視的時間是校外運動時間的7倍以上;上網時間是運動時間的5倍以上!

在台灣,運動風氣似乎一直不若國外盛行,大人不運動的習慣似乎是從小養成的?在課業壓力的藉口下、在電視、電腦的高度吸引下,再加上缺乏場地、設備等等限制,不為所「動」的孩子似乎愈來愈多了?

兒福聯盟21日公佈一份「2012年台灣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有高達九成覺得自己喜歡運動,但確有七成學童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每週看電視的時間是校外運動時間的7倍以上;上網時間是運動時間的5倍以上!還有學童乾脆用玩wii取代運動,因此有四成孩子,BMI都不標準,國內兒童肥胖率,更高掛全球第16名,健康情形令人擔憂。

調查顯示,小學生每周上網和看電視時間,分別是16.7和12.5小時,卻只有2.3小時能活動筋骨,因此有4成孩子,BMI指數不標準,台灣26.8%兒童肥胖率,更排全球第16名。

孩子喜歡運動卻不願運動的原因是什麼呢?現行的體育課程、運動場地又有什麼樣的問題呢?調查發現,有三成五小朋友不運動是找不到適合場地,就算學校有體育課,一周80分鐘的時間,不但比美,日,中國,新加坡都少,整學期也只上三個種類的運動,引不起小朋友興趣。加上有些體育課,還被挪去考試讀書,讓小朋友無法運動。

這份調查針對19個縣市、31所小學的四、五年級生進行抽樣,回收1015份問卷。兒盟提出「S.P.O.R.T」口號,呼籲政府、家長、學校以及大眾共同努力,提供優質的運動環境,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讓他們「天天運動、健康長大!」

----轉載自 2012-10  作者:親子天下網站編輯 整理報導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美國加州小學生 熱衷課後運動


最近席捲全球的「林來瘋」林書豪,即出生於美國人口最多的加州。美國家庭愛好運動,家長如何支持、鼓勵、陪伴孩子參與各種運動?

美國家庭十分重視運動及戶外活動。有小孩的家庭,大多住在城市外圍的郊區,學校就在住家附近;到處都是公園綠地,社區大都有社區中心、球場和游泳池。因為美國家長本身也熱愛運動,週末常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游泳、打球,或騎腳踏車;放長假時也會帶著孩子去爬山露營。家長以身作則,從小就啟發孩子對運動的喜好。

美國的小朋友大部分從五歲甚至四歲就開始接觸運動,尤其是團隊性的運動,例如足球、棒球,而且不論男生女生都是如此。家長覺得孩子能從團隊運動中學到很多書本裡得不到的東西,如健身、學習團隊合作、長期參與練習的毅力,以及學習面對輸贏的運動家精神。這也展現美國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有耐心的花時間啟發小朋友對學習的興趣,只要他們覺得好玩有趣,就會自動自發的認真學習。

一般小朋友都會參與多項運動,如足球、棒球、體操和游泳。放學的午後,常常可以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在草地、球場上練習各項運動。家長願意每週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參加練習和到各處比賽,較有相關運動經驗的爸媽,還會充當教練。由於每週練習次數頻繁,有些家長會互相配合,輪流幫忙接送小孩。因為一次要幫忙載好幾個小朋友,所以大部分的家庭都會有一台迷你休旅車。而開著迷你休旅車的媽媽們就是所謂的「足球媽媽」(soccer mom)。

--- 轉載自 2012-03 親子天下雜誌32期 作者:葉柏文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動得夠,才靜得下



好的體育課程有助提高孩子考試成績與學業表現,美國甚至有研究指出,每週在學校上體育課七十至三百分鐘的小學女生,數學與閱讀成績都大幅提升。

「體育課沒那麼重要,幹麼一週非排三堂課?」台北市一位明星國小校長,理直氣壯地駁回體育老師的請求。

這位校長可大錯特錯了!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學生如果在學校有足夠的體育課,不但更健康,而且學業成績更好。美國心臟協會發現,好的體育課程有助提高孩子考試成績與學業表現。今年二月份在《美國大眾健康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刊出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每週在學校上體育課七十至三百分鐘的小學女生,在數學與閱讀能力都大幅提升。

運動 讓腦筋更靈活
體育課不再是造就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相反地,透過體育課的鍛鍊,可以讓學生腦部更靈活,而且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根據專家研究,當一個人在做有氧運動時,有助於腦部細胞的增生。而且,運動可以幫助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專心下來,因為運動時腦部會分泌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等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有如天然的利他能(Ritalin,一種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藥物)。

台灣的學生,在學校靜態學習太多,下課後又直奔補習班、安親班,這種動靜失調的狀況,反而讓孩子無法專注。台大兒童心智科醫師高淑芬就特別提醒老師,對於那些專注力不足的學生,下課要讓他去戶外跑一跑,要給孩子適度運動,讓他發洩。進入教室之後,要求他慢慢安靜下來,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能動、能靜,分辨何時該做什麼的能力。


而國外研究顯示,只靠下課時間的活動量並不足夠,孩子最好每天都能有一個小時左右運動量,而且強度要夠。跳繩、跑步、打球、爬山都是很好的運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有趣、引發他持續參與的動機。

體能差 專注力就不夠

遺憾的是,台灣大部分學校,並不重視體育課,別說每天一小時的運動量,根據《親子天下》調查,近六成中小學,每週體育課不到兩小時,超過五成的學生覺得體育課時間不足。更糟糕的是,超過六成的孩子回到家中,主要活動是看電視跟上網。學校跟家中都缺乏戶外運動的結果是「從小一到小六,統合感覺像是死掉了。中壢以北的大台北地區,小學生的平衡能力、空間知覺能力普遍不好,」台北體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感慨地指出。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與文化大學體育系副教授祈葉榮正在進行的身心互動研究計畫發現,台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運動協調能力達到臨床上「發展性運動協調失常」的比例已超過四成,這個數字是歐、美、日等國家的數倍,是一個嚴重的警訊。目前國外的研究已知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小孩常有這方面的問題,兩之間的關聯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連韻文憂心地提醒父母與師長,「主動專注是很耗能量的,在其他條件相同下,體能差的小孩比較不能持久專注。台灣大多數的父母給孩子的心智訓練太多,卻往往剝奪了孩子身體的活動。教育主管單位與學校應該更重視體育課的規劃。」


這兩年積極推動創新體育教學的周建智也發現,沒經過設計的體育課常常造成學生遊離,尤其是女生常常三五成群躲在一旁聊八卦。他認為,理想的體育課,應該每週三堂,每隔一天就應該有一堂。而且要用心設計體育課程,讓每個人都可以有貢獻,也要多將遊戲與運動結合,引起學生興趣。

體育課其實是培養品格與團隊合作最好機會,也是紓解孩子身心壓力,讓他們腦部充電的時刻。父母除了關心孩子考試成績外,也應該多關心學校是否用心為孩子安排了充分的體育課,別讓孩子的體育課就這麼讓學校給渾水摸魚掉了。

------轉載自 2008-10 親子天下雜誌2期 作者:許芳菊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如何安排孩子的才藝課?


現代孩子學才藝,已經是如每天吃飯喝水一樣的例行公事。要怎麼妥善安排孩子的才藝課,才能真正啟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不會變成負擔和壓力?

轉載 文/謝曉雲 康健 第076期 2005/03/01 出刊

20年後,叫現在的兒童回想他們的童年生活,十之八九能記得的,可能只有一堆上不完的才藝課。

內政部兒童局的調查指出,台閩地區超過六成的12歲以下兒童上過才藝班,其中最多人學的是兒童外語。去年(93年)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的調查也發現,都會區如台北市,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同時學習三種以上的才藝,更有孩子一星期上超過十種才藝課,童年生活天天被課程塞滿。

要讓孩子上才藝班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父母自然會盡力提供一切栽培他們,期待孩子未來傑出、優秀、比別人高一等。有些父母更因為自己兒時沒有機會學這學那,就把未完成的夢想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長大不會像自己一樣有遺憾。
 也有父母雖然想培養孩子多才多藝,讓他們未來更具競爭力,卻也擔心孩子被一堆課程壓得喘不過氣。
 親職教育的網站討論區裡,憂心的母親說:「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只是一堆上不完的課,但如果不讓他們學才藝,會不會因此埋沒了他們的天分?」
 就算教育專家自己也免不了這樣的難題。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就舉自己的經驗說,原先她也希望孩子輕鬆快樂地成長,並不刻意安排他們學才藝。現在很多孩子4~5歲就開始學各種樂器,她的兒子一直到小學四年級才學小提琴,其原因也是孩子常常從學校回來說,哪個同學在今天音樂課上演奏鋼琴,誰又表演了小提琴或其他樂器等等,露出羨慕渴望的表情,「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免想,如果不讓他去學,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現有升學考試制度也在鼓勵父母從小讓孩子學才藝,而且要表現優秀拿獎狀,未來升學考試才能幫助加分,而且一些媒體、廣告持續向父母洗腦說,所有的學習愈早開始,就能保證以後孩子愈有成就。「父母普遍很焦慮,然後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就要他們學這個、上那個,」林育瑋指出。

先了解孩子特質再決定學什麼

 時間、金錢有限的情況下,該讓孩子學什麼,更是令父母傷腦筋。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父母自行決定讓孩子上什麼,很少問孩子意見,或和他們討論。時下父母幫孩子安排的才藝課仍以功能性、培養智育方面的居多,例如英文、珠心算,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學過。
 此外,一窩蜂的現象,也表現在兒童學才藝,像跆拳道在奧運競技中為國爭光,馬上坊間的跆拳道教室裡上課人數激增;旅外的圍棋好手歸國比賽,也掀起一陣兒童學圍棋的熱潮。
 在父母徬徨不知道該讓孩子學什麼之前,教育專家建議要評估幾點:
 ■自已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上這種才藝課嗎?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興趣?上課開心、有自信、有成就感嗎?還是一直很排斥、覺得很挫折?
 而且,不要拿別人學習的項目當做選擇標準。
 「別人家孩子學什麼和自己孩子學什麼是兩回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認為。就算是一家人,也並非兄姊學什麼,弟妹也一定要學。如果孩子沒興趣,或沒有天份而學得吃力不開心,上課苦著一張臉,活像受酷刑, 那學才藝就變成一種處罰了,「你幹嘛花錢讓別人處罰自己的孩子?」吳佑佑說。

尊重孩子的學習步調

 另外,孩子學才藝的過程中,尊重他的特質和學習步調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的表現做比較,增加親子雙方不必要的壓力。
 一位任職貿易業的媽媽說,每次送6歲兒子去上兒童律動課,看見其他父母在教室外站成一排,臉一個個貼在透明玻璃窗上,七嘴八舌討論正上課的孩子今天表現如何、哪邊需要加強練習。她聽了不解,怎麼一個單純讓孩子認識身體、建立自信、盡情放鬆玩樂的活動,也需要競爭、比來比去?「處在這種情境下,想不焦慮都難,」她無奈地說。
 而教育專家要提醒父母,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天生個性及學習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樣的課,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每個人的表現和學習效果也有差異,「這不是在比賽,」吳佑佑認為,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課和做這件事的樂趣。
 像她請同一個游泳教練教她兩個女兒游泳,大女兒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就游得頗有選手架式,而小女兒學了好幾年,才敢在水裡放手自己游,「雖然妹妹游得不怎麼樣,但她現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歡游泳,待在水裡可以自得其樂,」吳佑佑笑說。
 另外像女兒學鋼琴時,她先和老師溝通好,上課無需趕進度,如果別家孩子一星期學一首新曲子,她容許女兒可以花一個月還在彈同一首,因為她不求女兒上台演奏,贏得掌聲,也沒有要她們未來成為演奏家,只是希望她們能欣賞音樂。
「因為我很清楚要她們學琴的目的,所以根本不會拿她們跟別的孩子比,」吳佑佑說。她建議父母不妨也問自己,讓孩子學這一項才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就不會焦慮了。
 不過,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藝去拿各種獎狀名次,當做未來升學加分的手段,「這就喪失原本學才藝是培養興趣的用意了,」林育瑋認為,才藝課應該是為孩子開一扇門,讓他們自己在其中嘗試、摸索,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並藉著各種學習活動,增加他們生活的多樣性。例如學語言,不只是應付考試、當做溝通工具,也是了解其他國家地區文化的方法之一。

課程太滿,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課,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張才藝班課表,從早到晚滿檔,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闆。
 父母想把孩子訓練成十項全能,但拚命塞課程給孩子不會讓他們學得好,相對也剝奪他們做其他事的時間,例如孩子沒機會自己思考,也少了人際互動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假日還要上才藝課,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塊活動,自已也無法和朋友聚會玩耍。
 「孩子需要時間自己想事情,」吳佑佑說,有時候父母見孩子在發呆,就嘮叨唸他浪費時間,其實,讓孩子發呆、胡思亂想、自己思考,有助於激發想像力。她觀察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其實想像力無限,但課上得太多,忙到沒時間停下來自己想事情,因此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課,不但身心疲累,有時候更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結果白天精神不濟、上課不專心,父母還誤以為他們有注意力缺失問題,急著去兒童心智科求醫,其實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休息,「大人都不見得能按時緊湊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吳佑佑認為。

不適合的上課方法反而打壓興趣

 有些父母雖然送小孩去上才藝班,卻對上課內容不關心;而有的父母則相信名師、名課程,四處打聽把孩子送去上課。不過,專家並不認為名師保證能教出才藝出眾的孩子,而且父母須留意,不適合的上課方式反而打壓孩子的興趣。
 「要了解孩子學了什麼、喜不喜歡上課方式,而不是把人丟去就算了,」吳佑佑指出。再者,就算口碑好的才藝班和師資也僅供參考,不見得人人適合。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指出,學齡兒童需要能啟發創意的課程,制式、呆板,和只是學技巧的上課方式並不適合他們。
 她拿自身經驗為例,兒子從小喜歡拿筆塗鴉,為此她曾經特別找人介紹知名的美術班,送孩子去學畫畫,沒想到,才上幾堂課,原本熱愛畫圖的孩子居然不想再畫了。她覺得不對勁,先和兒子聊一聊上課情形,然後跟他一起上一堂課,才發現這一間美術教室專為考美術班的學生而設,授課著重畫畫技巧,有一套標準畫法,而不是讓孩子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孩子老被「糾正」,自信心受挫,難怪開始排斥畫畫。
 而吳佑佑幫女兒安排鋼琴課時也發現,找適合的老師比找名師重要。
 有口碑的老師固然有獨到之處,「但如果上課方法讓我的孩子才4歲就討厭鋼琴,我怎麼可能再讓他上這個課?」吳佑佑直言。
 她舉例說,硬要一個活潑、靜不下來的孩子待在安靜的地方,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孩子鐵定覺得痛苦,不想繼續上課。換一個老師之後,上課方式動態活潑,不但女兒上得開心,而且自已願意主動彈琴練習,她就慶幸當初換老師是正確的決定。

培養興趣不一定靠上課

 如果父母還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藝課,那專家建議,不妨先試試其他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興趣,不需要急著下決定。
 林育瑋指出,從日常生活中製造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例如,孩子沒有學樂器,不代表就無法培養音樂方面的興趣,如果家裡常有欣賞音樂的機會,也能為孩子和音樂之間牽上一條線;又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了解環境生態,就不一定送他們去上自然科學的課;語言能力則也可以藉著看外文繪本、卡通電影等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中邊玩邊體驗,有時候比中規中矩的上課更能讓孩子樂於學習。
 又如參與住家社區的團體活動或學校的社團,也都是學習及培養興趣的方法。像吳佑佑讓女兒加入鄰居組的合唱團學習唱歌,也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練習說相聲,「讓他們多玩、多嘗試,」她認為,孩子自己會發現最有興趣的事,或讓父母從中找到孩子的天份,然後再集中資源栽培,把錢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給孩子一堆他興趣缺缺的課,親子之間還為此搞壞關係。
 不論孩子上不上才藝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及熱情,那即使不安排他們上才藝課,也不會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及樂趣。

選擇才藝班,考慮這些事

1.最好能提供試上課程,或能選擇短期報名,看看孩子喜不喜歡上課內容,也確定他們不是五分鐘熱度,而是真的有興趣學這一項才藝。

2.孩子可以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嗎?老師是不是能鼓勵孩子,而不是經常批評,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會不會為了在短時間內讓家長看到學習成果,拚命趕進度、壓縮課程而給孩子壓力,讓他們無法輕鬆快樂地學習?

3.衡量學校、住家和才藝班之間的距離及往返時間,孩子的體力能不能負荷這樣的來回奔波。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使用較慢的網球?

網球最佳的擊球區域是腰部和肩部之間的高度。一般成人所使用網球(所謂的黃球),球反彈起來的高度將會超越小朋友的頭頂上方很高,這情況也常發生在輪椅網球球員身上。

也就是說小朋友若用一般大人用的網球學習,那將是非常困難學習到基礎的技術及戰術,球員要不是變得提早擊球,或就得退到底線很後面位置等球反彈後掉下來再擊球,再不然原本要底線抽擊都會變成高壓扣球,這都會對小朋友在學習上是沒太大幫助的。

較慢速的網球產生出較低的反彈高度(或通過空氣阻力讓球運動變慢),以適應小朋友的身高和初學網球運動技能尚未純熟的球員。

如表中顯示,可看出10歲以下小朋友男生及女生的平均身高,每一階段使用的訓練球高度。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老師傅的手工 穿出細膩球感

去年夏天買的球拍經過8個月的練習,兒子終於打斷了原廠配的線,很奇怪怎麼會是斷橫線 ? 一般斷線不都是直線較多,斷都斷了廢話不用太多趕緊穿線去。

長腳叔叔將近20年來最信任的穿線師,是個網球老前輩兼老師傅(綽號: 老芋仔),穿線時非常用心整理球線,雖然他最近球打得少,較少在球場遇到,但穿線功力依然深獲球友們的信賴,巷子裡的人才會知道球拍要往這裡送,看這台近20年的穿線機,不知穿過多少球拍,相較於其他電腦穿線機,老芋仔穿線是種服務交朋友性質,自帶線只收NT150工資,長腳叔叔當然比較想享受一下傳統老師傅溫潤手感,人跟人間的互動,打球時也會多一份親切的感受。

來到老芋仔家裡頭,聞到虔誠的阿彌佛陀香味,穿線機就在香案旁,原來所穿的線,無形中都有被加持過的啦, 哈... 老芋仔剛好在看印第安泉LIVE轉播,納豆膝傷復出後第一次碰到費德勒的比賽,我也就乾脆邊看Live邊等球拍。

"嘿! 洛咖ㄟ,這一條線非常耐打,包準你一條擋三條, 好打又划算",心想甚麼樣的球線 ? 原來是盧彥勳代言的Signum Pro六角球線。這條橘色線,也是我現在打的線,自己打了一陣子也覺得很不錯,像我這種有點暴力,又要旋球的打法,動不動線就會斷,這線咬球緊,打上旋球具爆發力,有點尾勁,震動小,不太會退磅,線不會移位不必費心理線,種種的特性,難怪深獲老芋仔一再的推薦它, 這次兒子這支小納達爾球拍就穿這條球線,磅數下調些 50/52磅 軟一點較適合小朋友打球。

球拍穿好線了,快來看看我們試拍的情況~

下雨天找了一處里民活動中心約一座羽球場大小的空間,小試一下身手及感覺,試拍時不時發出清脆爽朗的擊球聲音,聽在心裡覺得很值的,自己手心也開始癢起來,哈! 值得推薦給新朋友及老朋友,下次要穿線時記得來試試老芋仔這份細膩的手感。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石井教練 單手反拍小秘訣

不太贊同小朋友一開始學球時採用單手反拍, 因為臂膀力量有點不太夠, 一般教學時先教雙反, 畢竟雙反改為單反較容易, 反之先學了單反要改雙反是不太容易.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動動身體 學得快又好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97年10月21日)

最近有個高三生寫信給我,說越到高三,越知道升學重要,卻越對老師用參考書教學感到厭煩,學習欲望低落,不喜歡的科目也越來越多。她說她不明白,既然多數人都知道運動會增加大腦血流量,使腦神經活化,對學習有益,防止負面情緒產生(運動會產生多巴胺,使心情好),可降低壓力,為什麼反而不讓高三學生去運動,卻把體育課調來上英文、數學?

  她說,每天十五個小時坐在書桌前,有讀沒有進,浪費時間。但是,只要站起來動一下,就馬上被老師罵:「已經高三了,還不趕快去念書。」讓她覺得自己好像讀書機器。她問:「當我只剩下動物本能,空洞的活著,像行屍走肉一樣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這封信文情並茂,看得我悚然心驚。我們該怎麼幫助這些可憐的學生呢?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

  第一,讓學生知道,考上大學,沒人管你念什麼高中;拿到博士,沒人管你念什麼大學。出了社會後,老板在乎的是你真正的能力,學歷或許在開始求職時會有幫助,但是現在大學大增,加分程度有限。譬如,我們實驗室就喜歡用自己會動手實作的研究生。許多成功人物都不是從明星學校畢業的。

  第二,學習須有好情緒和動機,越緊張越讀不下,不如起來走一走、動一動,等心情放鬆了再去念書。在緊張時,人體會產生壓力荷爾蒙,身體運作立刻從原來的副交感神經變為交感神經:心跳加快,血液從大腦流到四肢去發出「準備逃命」警示;當腦中一片空白,讀書就沒效果了。做一件事,如果把成敗掛在心中,事情通常做不好。

  第三,運動對即將面臨升學考的學生來說,甚至比數學、英文重要,因為只有身體在最佳狀態,念書才會事半功倍。如果運動可以紓解學生壓力,增進學習成效,老師為什麼不讓學生動一動呢?讀書絕不是坐在書桌前自然就讀得進去。所以,體育課千萬不能挪去上學科或補課,不但不能,還應該讓有大考壓力的學生,每上兩節課就做一下課間操,舒活筋骨,使頭腦清醒。

  至於越念越不想念,是因為「飽和」(Satiation)作用:一直看同一本書會感到厭倦,大腦的記憶力會下降。在實驗上,如果一直給學生看花卉名稱,請他們記起來,連看三十幾個以後,回憶效果下降。這時,如果換看家具名稱,他們的記憶力又會好起來。所以,不要一直念同一本書;最好看跟主題相關的課外書,因為殊途同歸是最好的理解方式。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最能使我們掌握全貌。

  另外,學習不一定只在教室進行。雲林有個高職夜間部後段班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習,想出一些好點子。老師把打瞌睡的全班學生帶到操場,作考卷填寫接力賽:第一個人寫完後,立刻飛奔將考卷和筆交給第二棒作答;第二棒做完後,再交給第三棒,最後比比看哪一組最早到終點、答案最正確,獲勝的由老師請吃披薩。這時,全班學生都醒來不打瞌睡了,他們焦急的解題,快步飛奔,很快就把該學的學會了。所以,對於已經彈性疲乏的學生,老師可以想別的方法來幫忙他們,但是最終還是要告訴孩子:人生很長,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放寬心,天地自然大!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8/10/21家庭版
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326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運動增強腦力與學習力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97年8月12日)

最近,我看到一本很有趣的書,叫《大腦的規則》(Brain Rules),作者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發展學家。他從研究發現:教室和辦公室是對大腦最不利的地方,因為人演化是每天要動的,我們的祖先每天要走大約十九公里覓食;在動的時候,大腦產生正向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正向情緒對身體健康有益,運動時大腦血流量增加,神經細胞獲得氧和養分也越多,對腦力發展越有幫助;腦力強的人,越能生存,因為智取永遠勝於力取。

  運動還能增強免疫系統,助人抗壓,所以美國很多公司的地下室,都設有籃球場或健身房讓員工紓解壓力。

  作者說,大腦不是演化來一心多用的,開車打手機,就跟酒醉駕車一樣危險,因為大腦是序列處理訊息,每次切換作業,都需要半秒,這就是為什麼打手機者在踩煞車時,總比別人慢了半秒。

  另外,我們的經驗和知識的學習,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連接;長期受虐和緊張會改變大腦結構,使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較小,掌管記憶的海馬回神經元萎縮。最近看到新聞:父母因孩子不聽話,半夜把孩子趕出去或叫他學狗爬,令人憂心。

  每個人的大腦不同,甚至連雙胞胎也不同,這是因為後天經驗有所差異,而且大腦區域成熟的時間和次序不一。因此,作者大力抨擊美國的學校沒有顧及大腦成熟的個別差異,給予孩子同樣的功課和要求。看了令我汗顏,因為我們也是如此。

  作者認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了解彼此,而不是記憶。從演化看來,他是對的,人能從遠古生存下來,最主要是因為人類群居,用團體的力量去抵抗野獸,所以溝通的確是大腦最重要的功能。但是,現在我們只重記憶,拚命叫孩子念書,捨棄最重要的人際互動,使孩子空有死知識,無法與人共事,實在枉然。

  我們的記憶需要一段時間來固化,因此作者建議學校在第一次教完後,隔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鐘再複習一次,這樣效果最好。

  二○○○年,諾貝爾生醫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的肯戴爾教授(Eric Kandel)花了四十年功夫研究記憶而得獎。我們已經知道睡眠、作夢都跟記憶有關;不讓學生作夢,會影響學習成效,因為所學的東西無法在睡眠中拿出來整理,去蕪存菁。所以要孩子學得好,應該讓他睡得飽。

  另一個很重要的大腦訊息,就是童年在家庭中所培養出來情緒的穩定性,是預測以後學業成績最好的指標。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兩人相親相愛,每天回家吃晚飯,陪伴孩子成長。

  其實,最近我們的實驗室去少年感化院做受虐兒研究,發現他們對生氣臉的反應是潛意識的,這種意識下的創傷,跟羅馬尼亞孤兒院院童一樣,即使被美國正常家庭領養了十年以上,仍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可見家庭對孩子的重要,金錢或有聲書並無法替代父母的關懷。

  我邊看這本書,邊覺得正確的認識大腦很重要。許多父母都願意犧牲享受來幫助孩子學習,但是假如作法不當,往往適得其反。因此,我花些筆墨把腦子如何學習的重點寫出來,希望能夠提供大家事半功倍的原則。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8/08/12家庭版
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309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宋嘉/正手拍(Jo-Wilfried Tsonga forehand)


1. 球拍在球反彈前就轉身拉拍好就定位,並保持拍頭拉高,讓圓形擺動順暢揮擊。
2. 採半西方式握拍法。
3. 左手臂協助揮拍手臂及軀幹向側後的轉身,及移動間的運動平衡。
4. 最理想的軀幹旋轉可在110+ -10度範圍內的程度。
5. 右腳用來支持及驅動(微瞪地),這股力量協助右髖向前轉動。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運動力 學習的新處方

孩子過動、不專心、學習力低落嗎?運動是各種「學習病」的新處方,美國、日本實驗證明, 把運動置入至每日的課程,能有效提升學力、打擊分心、消弭情緒困擾。 關心教育的父母和教師,該怎麼開始「起而行」?

每天清晨七點十分,就讀美國芝加哥內帕維中央高中(Naperviller Central High School)的十五歲高一學生已經開始跑操場。今天蜜雪兒跑了十分十二秒,是所有人中最慢的。但是體育老師鄧肯給了她一個A,因為鄧肯發現蜜雪兒跑步那十分鐘的心跳達一九一下,是一個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必須全力以赴才能達到的心跳數。

蜜雪兒每天在第一堂課開始之前就運動的習慣已經有半年了。她發現這半年來,自己的頭腦更清楚、情緒獲得改善,閱讀能力也大有進步。

讓蜜雪兒每天運動的不是普通的體育課,而是芝加哥內帕維中央高中全校六成學生參與的「零時體育計畫」:以運動搭配讀寫加強課程,提升學習力。

這個計畫實施一學期後,參與計畫的學生其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一七%,其他晚起並上正常體育課的學生則進步一○‧七%。研究還發現,早上運動提升學力的效果,大於中午或其他時段。計畫指導顧問甚至建議,全校學生都應該在上完體育課後,接著上最頭痛的學科,以充分發揮運動帶來的成效。

「運動除了能讓我們的心態做好準備,還能從細胞層面直接影響學習,提高大腦輸入及處理新訊息的潛力。」長期研究大腦與運動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瑞提,喜歡舉內帕維中央高中的成功經驗,說明運動不只對身體好,對大腦也好。

--轉載截錄自 2011-10 親子天下雜誌28期 作者:張瀞文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985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體育所教的不只是運動技能

體育所教的不只是運動技能,更包括人格養成、君子風度、毅力、決斷力等等,是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教育。

北京奧運期間,跆拳女國手蘇麗文所獲得的讚譽是讓我很不以為然的。雖然我也覺得負傷奮戰很了不起,國人有兩種反應卻讓我沒辦法茍同:一是說蘇麗文展現一流的運動家精神,二是建議把她的事蹟收入小學課本。

先說運動家精神。蘇麗文精神與運動家精神,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把兩者混為一談,只能說台灣長年太忽視體育,竟然連運動家精神的定義都搞不清楚了。

委實而言,「運動家精神」(sportsmanship)應該是和「競賽者精神」(gamesmanship)相對的。運動家是為運動而運動,競賽者則是為爭勝而運動。運動家重視公平,競賽者則只計較輸贏。運動家在競賽場上全力以赴,不只出於自重,對競爭對手、對賽事本身,也是一種尊重。運動家懂得尊重對手,所以才勝不驕、敗不餒。

蘇麗文當然沒有違背運動家精神。違背運動家精神的是她銅牌戰遭遇的對手。她故意猛踢蘇麗文受傷的膝蓋,雖不算犯規,卻違反公平原則,絕對是勝之不武。那對她自己、對蘇麗文都是不尊重。的確,蘇麗文在銅牌戰是雖敗猶榮。

把公平置乎輸贏之上的運動家精神,最好的典範是在高雄世運奪魁的瑞士拔河隊。冠亞軍賽中,德國隊因傷不足一人,瑞士隊也自動撤下一人。這樣不只贏得全場的尊敬,也讓德國隊輸得心服口服。

--轉載截錄自 2009-10 親子天下雜誌8期 作者:顏擇雅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432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兒童啟蒙網球拍的選擇

對小朋友初學網球來說, 使用海棉球或國際規範的毛氈球-紅球來培養興趣及球感, 是最正確的選擇. 那球拍部份要如何選擇才比較適當?

各家運動廠牌從19"~27"的網球拍都有. 當然有專對青少年的一系列球拍供選擇, 以 HEAD 專業網球運動品牌來舉例, 一般而言兒童入門球拍, 因為入門都以打軟質毛氈球, 所以受力不大, 可採用較輕的鋁合金材質的球拍 (像NOVAK系列 及 MARIA 系列), 若預算比較寬裕點, 就可選擇較佳的石墨纖維複合材質 Speed Junior, 甚至更高科技的球拍 TOUR系列 ,
一般而言材質夠強的球拍, 姿勢正確下擊出的球的強度及品質是有差異,

在球拍的長度方面, 通常是這樣區分: 依大致的身高或年紀做一些區別. 當然每個人身體條件不同及技巧程度不同會有所差異. NOVAK系列, MARIA 系列
     * 19" 身高89~100cm 2~4歲 適合學齡前的小朋友, 也是目前市面上最短的球拍.
                                                                                                  NOVAK 19 / MARIA 19
     * 21" 身高101~113cm 4~6歲  HEAD K21 / NOVAK 21 / MARIA 21
     * 23" 身高114~126cm 6~8歲  NOVAK 23 / MARIA 23 /
     * 25" 身高127~141cm 8~10歲  NOVAK 25 /  MARIA 25

小朋友或是大人初次接觸網球, 普遍性可採用21"或23"鋁合金拍做為啟蒙球拍.
等學習一段時間, 小朋友有興趣後家長就可以投資買一支較好的球拍.

 
考量到興趣的培養, 小朋友擁有一支自己喜愛顏色或花樣的球拍, 會更有樂趣.
儘量考慮有品牌的球具, 有些大賣場所購置的球具品質上令人不敢茍同.
若這支球拍是世界知名球星所代言的品牌, 有點球星的光環加持, 打起球來感覺更是虎虎生風.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快樂擺中間 輸贏撇一邊

「為什麼你們輸了,還笑得出來?」「為什麼你們打這麼爛,教練都沒有罵人?」

去年寒假友誼賽後,台東縣桃源國小的小朋友連珠炮似的問了台北市「文山社區棒球隊」的孩子一連串「為什麼」。

這些來自台東的小朋友很愛打棒球,但他們不明白,比賽怎麼可能不在乎輸贏?練習時怎麼可能輕鬆愉快?失誤了怎麼可能不好意思笑笑就好?難道不會被罵?沒被打頭?

二○○七年成立的「文山社區棒球隊」,目前共有少棒、青少棒隊員四十多人,是國內少數由家長發起、跨社區的棒球隊。

每個週末下午,球隊孩子不是在練球,就是到處去比賽。練球的目的是去比賽,但比賽的目的卻不是為了得名;「打棒球很快樂」這件事,才是球隊要帶給孩子最重要的學習。

--轉載節錄自 2011-10 親子天下雜誌28期 作者:張瀞文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211


根據氣質選才藝,學得更好!

上才藝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專長
天晴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張黛眉建議:「氣質」是孩子與外在環境互動時的行為反應風格根據氣質的不同,選擇適合的才藝班,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曾在台北榮總精神部擔任臨床心理師長達十八年的張黛眉,特別專長於兒童特質評估、教養諮詢、親職教育、兒童與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以及身心靈成長等領域。

張黛眉長年受邀至幼稚園所,以豐厚的臨床經驗,揭開孩子「氣質」的神祕面紗,並提供實用教養守則,讓老師與家長能順利掌握「因氣質施教」的精髓。以下是她以專業心理學背景,以及自己孩子上才藝課的親身經驗,提供給家長的經驗分享與建議:
讓小孩學才藝,父母要釐清背後的想法,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氣質與個性。

像我女兒小時候很好動,一開始是送她去上鍵盤的團體課。這個課程的教學方式,是讓家長與孩子都坐在鍵盤前面,老師在前面示範。但我發現孩子就是坐不住,不停的從椅子滑到地板上,整堂課下來,我不斷把她從地板拉回到椅子上坐好。

上滿一期,我開始回頭省思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原始的想法,只是希望她對音樂有基礎了解,長大後能有一種抒發情緒的興趣,「學習形式」對我來說並無所謂。在原先的才藝班,她總是搗蛋、不專心,顯然不適合。後來,我找到另一家才藝教室,大家席地而坐,孩子躺下來、晃動身體都無所謂。她在那兒就自在、快樂多了,但也同樣學會了節奏與五線譜。
這個經驗讓我體會到,讓孩子學習,必須考慮個性與氣質。同樣是學音樂,何必把孩子、自己都搞得非常挫折?

氣質:與生俱來的個性
什麼是氣質?如果我們觀察每個孩子,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都有與生俱來、對內或對外的反應模式,我們稱之為「氣質」。氣質使得每個孩子與外在環境互動時會有自己的行為風格,也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反應方式。在實務上,我們可透過在家觀察、與老師討論,或搭配氣質測驗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孩子。在心理學研究領域,把氣質分成不同向度,父母也可以根據這些層面,選擇適合的才藝班,達到較佳學習效果。

--轉載截錄自 2009-05 親子天下特刊 作者:李佩芬
完整內容請上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422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台北公園網球場使用須知及場地一覽表

台北市市政府公園網球場使用須知及場地一覽表

一、依據台北市公園管理辦法第16、17、18條等有關規定,特訂定本使用須知。
二、初進本球場打球者,請持本人國民身分證及影本乙份,一吋相片2張,向服務台申請球證,並不得轉借他人或代為購票。
三、凡機關舉辦正式比賽需使用本球場時,應於賽前1個月以公函向本處管理單位申請,經核准繳納規費後得優先使用,概不退款。
四、購票時,以(本人)2張球證排隊購買,每小時限購一場地。售出之票無論天氣如何,是否使用,概不退還票款。
五、球證交服務台登記後方得進場,使用後再領回球證。
六、為維護球場安全、秩序、清潔,請遵守左列事項:
(一)請依到場先後順序排隊憑球證購票,依登錄場次入場。
(二)練球時以雙打為原則,無人使用時方可單打。
(三)入場時請穿著網球鞋及運動服,禁止赤膊練球及穿皮鞋或高跟鞋進場,以免破壞場地。
(四)請勿攜帶食物、飲料、瓶罐等入場,球場內不得飲食、吸煙,以免造成髒亂,發生危險。
(五)貴重物品務請自行保管,衣服等請寄存於寄物處。
(六)請勿攜帶發球機及6個以上球數入場,以維持場地安全。
(七)請勿攜帶幼兒或動物入場,以策安全。
(八)請勿隨地吐痰、吐檳榔汁、丟棄廢物或煙蒂,以維持場地清潔。
(九)請共同愛惜公共設施,若有破損情事應照價賠償。
(十)凡不遵守使用規則經管理人員勸導不聽者,得停止使用球場之權利。
七、本須知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
資料更新: 2013/1/24 09:18 資料檢視: 2013/1/24 09:18
資料維護: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青年公園管理所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什麼是 後設認知能力 ?

後設認知包含了兩種主要成分:認知的自我評估(self-appraisal of cognition)及認知的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of cognition)。後設認知是一種不同於一般認知的獨立結構,後設認知和一般能力傾向各自作爲獨立的認知加工過程而起的作用。

一般而言,後設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透過計劃策略來陳述目標,執行運思、導引思考、辨識障礙及錯誤並且加以克服、預測過程及結果,完成整個構思,再運用監控策略監督目標,評估目標的達成與否、結果的正確性、程序的正確性、關鍵性的所在,再評估結果,完成後再回測後設認知策略的思考運作。

後設認知包含了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與後設認知經驗(metacognitive experience)兩項領域:後設認知知識指一個人擁有與認知事物(cognitive matter)有關的知識;後設認知經驗是個體對認知和情意的有意識經驗,後設認知是計劃、監控、測試、修正、評估個人的學習習慣。他將後設認知分為兩個領域:認知的知識(knowledge about cognition)及認知的調整(regulation of cognition)。認知與後設認知是思考的兩個主要因子,認知包括回憶、編碼、訊息處理、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作決定、問題解決及概念化等要素;後設認知的思考運作則包含計劃、監控及評估三項。

後設認知養成的能力包括工具性與內容性的資訊能力,但大學多以工具性的能力培養為主,而工具性的資訊能力開始學習的時間多是進入大學之後,而內容能力的培養上仍有一大空白的區域。如何加強內容性的能力,融入思考能力培養的課程,更是應該思考的。不單要加強搜尋資訊的工具內涵教育,更需要養成對資訊內容判斷解讀的能力,在策略知識教育規劃上亦佔有相同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未經同儕審核的資料,如何能夠判斷其中的可信度與可用度,是每個資訊使用者急需養成的能力內容性的能力如下:

1.類比推理(analogical reasoning)能力。所謂類比推理,指的是找出新的(不熟悉的)情境與過去的(熟悉的)情境在結構上的相似性,進而利用對過去情境的了解。在認知心理學方面,新加坡國家不提建構論,而強調後設認知論,並且理解新的情境;
2. 判斷與決策(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能力。類比推理中的「相似性」是結構上的相似性,而不是屬性上的相似性;
3.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能力;
4.  策略知識又稱捷思力。

---以上截錄取材自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 第 十 一 卷 ‧ 第 三 期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網球中心1萬人主場館變4千人

為了迎接2017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台北市政府將新建一座網球中心,不過為了節省經費,決定放棄不受天候影響的開闔式球場,而比賽場地也將減少,避免蓋了又拆。市政府強調場館仍然符合國際標準,世大運結束以後,網球中心可以申辦其他職業賽事。

台北市2006年底拆除了市立網球場以後,一直要等到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才能盼到專屬的網球比賽場地,但位於內湖民權東路的新球場場館設計規模一改再改。

世大運需要二十面球場,其中容納一萬人的主場地還設計可開闔屋頂,應付大太陽或者下雨所有天候,但總經費超過35億,體育局幾經討論以後放棄。局長何金樑表示,「高花費的準備,可能只是一兩次的比賽,民眾沒辦法完全接受。開閉式的概念以現在社會環境跟經營模式,相關經費將以撙節概念完成。」所以屋頂將改為固定式,而容量也降到四千人,網球中心只興建十六面場地,世大運期間所需要的選手熱身場地則可能移到附近學校或者彩虹河濱公園球場,相關預算以二十億元為上限,預定2016年能完成。

....................................................

看以上這則新聞有點遺憾,感覺主場館1萬人變成4000人整整被打4折,好像註定無法辦吸引1萬人來看的比賽,希望政府應據有長遠發展遠見,表面上好像節省15億,小老百姓其實真正在乎的是政府應具有整體配套發展網球運動的計劃,能夠去創造超越35億數倍的經濟價值,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很擔心缺乏整體發展規劃,一變再變,硬體投資打4折,那看不到的軟體發展計劃又能如何? 如果就辦幾個國際比賽就要交代了事,才是最大的損失。

在國際上,網球運動是非常有經濟價值, 除了直接商業活動的經濟價值,還有國民參與運動在健康上的價值, 及減少健康有關的醫療照顧社會救濟福利等成本的間接貢獻, 個人非常肯定辦世大運投資國家級的網球中心,台北市政府具遠見投資是值得掌聲,一流的硬體場館,  辦一流的國際賽事, 吸引一流的選手球星參賽, 提升台北及國家的國際能見度,促進相關產業經濟發展,以台灣在國際上的成績早該有個像樣的主場館,值得去耕耘發展。

長腳叔叔覺得網球運動整體規劃可參考,澳洲政府看到網球運動產業對經濟價值上的貢獻,擬定整體發展計劃及其年度報告的方式.澳洲網球年報 2010–2011 Annual Report


分成五大優先策略去進行並追蹤進度(數據化報告):
1. 推動兒童網球, 為甚麼兒童網球是他們的首要策略目標, 因為唯有從基礎啟蒙小朋友來玩, 從遊戲開始, 這樣子發展根基才會穩固.從基礎做起, 網球是種生活方式.
2. 健身網球, 讓國民擁有建康的身體, 提高心肺功能. 提高參與人口.
3. 發掘有天份的兒童, 去強化教練, 辦比賽, 訓練營培養出世界級的冠軍選手
4. 球場的建設及改造球場表面工程, 硬體設備加強及普及
5. 開發亞洲各國的市場, 把澳網行銷至周邊國家, 帶來運動觀光等等周邊商業機會.

issuu上有完整的報告請點入閱讀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孩子的體適能發展黃金階段是什麼時候?

幼兒的體適能發展高峰期,是在五至七歲。

一九三○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史康門(R.E. Scammon)發表著名的史康門人體組織臟器曲線,將人體從出生至二十歲的發育過程,分為一般型、神經型、生殖型、淋巴型四個類型。

其中發現人體於幼兒期五至七歲時,神經機能的發育已達到與成人相近的程度,因此幼兒體能教師應掌握五至七歲的黃金期,在運動遊戲內容規劃上,積極設計含有敏捷性、協調性與平衡性等運動能力的遊戲,以提升幼兒的神經機能發展。

--以上轉載截錄自 2009-05 親子天下特刊


網球是一項開放性的運動,相對於游泳、跑步等運動,球員在球場上要面對更多的變數,比如說,來球的速度、旋轉和落點,還有同伴、對手和不同的場地條件等等。這些不同的變數可以給小孩更多的刺激從而促進小孩神經及運動系統的積極發展,其中很重要的是對小孩各方面運動能力的促進,比如說眼手協調和動態平衡能力。

    綜合來說,小孩學網球可以分爲三個階段。(1)3歲到7歲,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屬於學齡前時期,主要是通過打網球的方式和過程去培養小孩各方面的運動能力,享受網球給他們帶來的樂趣。(2)8到10歲,這個年齡段可以作爲一個分水嶺,因爲在這個階段小孩可以以網球爲學習目的去學習網球了(3)10歲以上,這個階段小孩已經可以把網球作爲一個學習主體,通過練習網球去爭取網球技術的不斷提高。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網協教練講習


自己年輕時從未想過好好去取得證照,雖然球齡有30多年,但直到去年夏天開始,才萌生從事教練工作才去深入了解,原來教練證取得,是有困難度的,沒有那麼簡單。

單單想去報名參加講習考試就很不簡單,網協辦的C或B級教練的講習及考試,原則上網協在北中南地區一年只有一場C級或B級教練的講習計劃,如果報名人數太少可能會取消,再等明年,光想報名一項就卡掉許多平日埋頭工作的上班族球友。

講習會一連3日或多日,雖都在周六日辦,旦一定會碰到平日上班的工作天,請假參加講習是必然會發生的,若在私人企業上班的朋友,老闆若知道你要請假去考教練,不知會做何感想~ 你可要深思ㄚ~

還有教練考試也不能越級報考,不像有些語文檢定可以選擇自己程度的級數報考,有些球齡長技術佳的朋友(像長腳叔叔~哈哈老王賣瓜),不能因為實力夠就可報考B級或A級,原來一切要從C級開始考,C級取得兩年後考B級,B級要取得後兩年方能考A級。

網協不會因為網球技術不錯就很讓你容易取得教練證,一定要你參加網協講習,不僅要求把時間空下來跟大家讀書學習接受新知,還得術科考試要通過,要想當教練還真的是要有充沛的耐心及毅力,否則你很容易打退堂鼓,不過心想可以像隔壁這位加拿大老阿伯一樣這把年紀還可以打球,教球,看球, 嘴角就微微上揚。

去年底終於盼到講習課程,中華民國網球協會邀請加拿大網球界教父級人物Pierre Lamarche來台開講,我說的老阿伯Pierre Lamarche是加拿大網球名人堂一員,不僅是知名教練、賽事執行長,也是加拿大網運重要推動者。1991-1996年間帶領加拿大隊首次晉級台維斯盃世界組,女子隊也同時打進聯邦盃世界二組,教練生涯戰績彪炳。同時更是加拿大著名網球訓練學校Ace Tennis創辦人兼首席教頭,培養出許多加拿大知名球星。

真的福氣能夠吸取國外多年的教學經驗,這次講習有的課程是跟國內很多大咖教頭齊聚上課,更是不容易,實屬難得。希望網協每年都可辦一場這種國際等級的講習。

當然最後經過長久的等待,長腳叔叔終於也收到這張遲到教練證。








以下是海碩運動相關的報導:

加拿大網球教父開講 國內大咖教頭齊聚 
教練講習》Pierre強調科學化 分享台維斯盃奇兵策略
加拿大教練「細膩」訓練營 新北首站破百人
高雄站狂操體能 Pierre訓練取經太極
Pierre訓練營彰化站 「聯合國」教練群助陣
接觸全台網球小將 Pierre提三大建言
菁英教練講習》Pierre撒紅土 剖析台灣網球環境
教練講習》不應單打獨鬥 Pierre點名成立教練協會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四歲接觸、六歲培養


隨著網球運動的日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讓自己的小孩子從小就接觸網球運動,那麽,小孩子幾歲開始學網球是最適宜的呢?

常有家長問:小孩子多少歲開始學網球比較合適?爲什麽?

目前大部分是以小學一年級(六歲)開始兒童網球運動的培訓。因爲是以團體上課形式開班,需要小孩有一定的自律。但如果說單純的接觸網球就可以提前到更小的年齡了。著名網球明星阿加西從4歲開始就接觸網球了。

4-5歲在開始階段網球訓練的時間可以少點,主要發展孩子的各項身體素質,培養網球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鍛煉習慣。

6-8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時空感知能力,因此可適當加大網球訓練的比重。

9-12歲的年齡段一般是網球訓練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無論是力量、協調性還是模仿能力都已經達到了學習網球的要求,只要方法得當,很容易去學習。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拉萬斯卡/雙手反拍(Agnieszka Radwanska backhand)



1 .右手手腕作用在連結左手去協助在揮擊時產生上旋球。
2. 右手用大陸式握拍(菜刀式),同時左手使用的是東方式握拍。
3. 揮擊到球時,球拍拍面保持在90度(拍面與地面),接觸及貫穿球拍中心甜區。
4. 左腿有效地微蹬地面以產生反作用力。
5. 重心轉移由左腳移動至右腳(線性動量)。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日本教育現場:從體育裡學品格

幼兒體育課程不光是跑跑跳跳,學習正確的肢體動作技巧;而是可以讓孩子從小建立團體合作概念,培養正向生活態度的重要教育。

近年來,日本教育界在探討「學力向上」的教育指標中,日本體育專家發現,現在的學童體力低下,有愈趨嚴重的傾向。造成體力低下的最大原因,就是孩子的戶外活動及運動時間大幅減少。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兒童體力向上實踐事業報告書」顯示,體力水準愈高的孩子,集中力、意志力以及體力都相對愈高。因此,日本教育界非常重視體育教育的扎根規劃。

日本兒童體育教育,從幼兒時期的幼稚園到小學,都儘量多元化的替孩子安排體育教育課程訓練。重視的程度與專業性,讓我們這對來日旅居的台灣父母感到驚訝與推崇。

依照程度做階段性學習劃分

孩子上幼稚園中班開始,就有體育課。體育課並非單純的讓孩子跑跑跳跳,或在操場上進行各項遊具的操作;而是由幼稚園專任「幼兒專業體育教師」,針對中班及大班的幼兒,進行有規劃的體能、體力提升。每個月,體育老師會發給幼兒家長一張課程規劃單,上面說明了這個月會進行的訓練項目,並且告訴家長本月課程的學習目的。

每週一次、一次五十分鐘的幼兒體育課程,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例如某月主題是單槓運動,在月規劃單中,老師就會寫上每週不同的單槓練習活動。這些練習活動也都有個有趣的名稱,例如:吊烤山豬、雁子飛、逆流而上等。另外,老師會詳細的告知家長,當月主題的學習目標與目的;甚至提醒家長,假日有空時帶孩子一起進行相同的親子互動,讓孩子除了在校接觸外,也能因為多了家庭互動學習,讓學習更愉快。

-- 轉載截錄自 2009-06 親子天下雜誌6期 作者:劉長菁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471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什麼是讓孩子最快樂的事?


新玩具?新衣服?新電玩遊戲?購物?多數父母都致力提供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物質生活,但這麼做,是否真能讓孩子快樂?

英國研究發現:令孩子最快樂的事其實是和其他孩子一起在戶外玩耍。

負責製作英國BBC紀錄片《我們時代的孩子》(Child of Our Time)的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在千禧年出生的孩子。當時整個世界籠罩在一片樂觀氛圍之中,當年訪問千禧寶寶的家長,問他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時,多數人都回答「快樂」。但在過去十年,很多家長都微調了最初的心願。儘管他們仍期盼得到快樂,但現在更樂於追求成功,並把物質欲望和金錢當做成功的指標。

研究發現,現代父母和小孩最常一起做的事就是購物。一個10歲的孩子能認得約400種品牌,而且會用品牌來衡量自我的價值。

整個社會慢慢把快樂與成功及成功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劃上等號,甚至沒發現其實孩子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聊天或玩耍時就很快樂了。

BBC的研究發現,有無同伴也是孩子是否快樂的關鍵。孩子獨處時,傾向把清醒的時間都花在玩電動上;但當孩子有伴時,會傾向到戶外去玩,而且會不斷開懷大笑。

即使時至今日,最讓孩子開心的事物,通常仍是不需花大錢買的。

--轉載截錄自 2011-10 親子天下雜誌28期 作者:李岳霞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290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36RED 團體練習

有關如何教學( 36呎紅球6~8歲小朋友) 團體課程&練習安排 方式.
Teaching Methods Ages 6 to 8


36 Red Skill Development 4 plays 1 instructor
1.拋打練習,2人一組, 提供個人化的指導回饋並在必要介入練習
2.足夠的時間指導學員握拍方式及擊球站姿
3.先教會小朋友拋球是團體共同練習順暢


36 Red Skill Development 6 plays 1 instructor
1.每小組3人, 增加1位接球者 
2.保持一小段時間後輪替.
3.雖師生比例增加, 個別指導時間減少.


36 Red Skill Development 8 plays 1 instructor
1.拋打練習2人1組,4組正反拍交錯練習.(每個場地增加2組練習).
2.使用標示/拋餵球注意安全及擊球後回位練習
3.提供簡單的提示語,知道每個學生狀況及時間掌握
4.重新定義拉球練習方式在團體裡混合搭配.
5.學習狀況好可以在底線學習移動拉球.


36 Red Skill and Athletic Development 12 plays 1 instructor
1.有效的場地使用率,教練帶較多12位小朋友.
2.選擇一個技巧練習或遊戲讓所有小朋友都可參與
3.運用一位接球者,就可不需太多球,練習可持續及練習進階的接球技巧
4.有效的請求家長協助


36 Red Skill Development 12 plays 2 instructor
1.較有效強而有力的指導.一旦決定練習區域
2.保持技巧及體能輔助訓練的緊湊性
3.小朋友有更多延伸性的活動或遊戲
4.網子兩邊各一位教練協助小朋友練習.


36 Red & 60 Orange Skill Development 12 plays 2 instructor
有效配置2個36呎及2個60呎球場在一個正規的球場進行混合能力練習.
每小組3人, 擊球位置交錯開來.每邊一名教練指導.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羅傑·費德勒/正拍 (Roger Federer Forehand)

1. 球拍後轉拉高, 充分提供一個有效率的圓型揮拍動作
2. 球拍拍面微微向下關閉, 這樣可以讓拍面完美地垂直地接觸球而不需手腕運動.
3. 左手臂眼掩護右手並提供平衡及協調上半身.
4. 有效率地後擺拉拍, 為了提供較佳旋轉在往前揮擊動作, 將身軀轉後做預先伸展.
5. 採半開放式站姿, 提供較佳的臀部轉動及有效率的使用角動能.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澳洲網球年報 2010–2011 Annual Report

澳洲網球年報 2010–2011 Annual Report 中提到
最重要的五大優先策略是甚麼?

 Strategic Priority 1 - MLC Tennis Hot Shots 
報告中說明,兒童網球是他們的首要策略目標, 
因為唯有從基礎啟蒙小朋友來玩這個遊戲開始, 這樣子發展根基才會穩固.

Strategic Priority 2 - Cardio Tennis 
第二順位策略就是我們提過的健身網球, 讓國民擁有建康的身體, 提高心肺功能.

Strategic Priority 3 - Talent 
發掘有天份的兒童是有公式的
Capture + coaches + competition + camps = champions

Strategic Priority 4 - Place to Pay
 球場的建設及改造球場表面工程

Strategic Priority 5 - Asia 
如何開闢亞洲市場

羅傑·費德勒/單反切球(Roger Federer Slice Backhand)


1.肩膀對準迎面而來的球,輕微的軀幹旋轉。
2.持拍手臂稍微彎曲,以確保肩膀產生揮拍動作。
3.手臂開始分離。非持拍手向後延伸,同時持拍手從高到低揮擊。
4.手腕保持穩定。 球拍拍頭保持高於手腕之上。
5.穩定的下盤支撐,提供一個成功的擊球和有效的恢復準備動作。